——解析美军“部队重返太平洋”与“护身军刀”演习的战略图谋火牛网
根据美国防部公布的计划,今年7月期间,美军将在西太平洋地区举行“部队重返太平洋”与“护身军刀”两场重量级演习,总兵力超3.5万人,动用近300架战机及多型先进武器。
中国军事专家指出,这两场演习绝非单纯的例行训练,而是美军针对中国量身定制的威慑行动,旨在强化对华围堵体系,并为可能的“高端冲突”预演战术。其战略意图、技术细节及地缘影响值得深入剖析。
一、美军演习的针对性:从“敏捷作战”到“分布式杀伤”
1. “部队重返太平洋”演习,验证对华作战新概念
美国空军参谋长阿尔文表示,之所以美国空军对“敏捷战斗部署”概念如此重视,是因为需要应对“大规模中美冲突”。他表示,“部队重返太平洋”演习的重要程度超过了美国空军著名的“红旗”系列战术演习,属于“跨战区”的实战演练。
这次演习规模空前,近300架战机(含F-22、F-35、B-1B等五代机及战略轰炸机)、数千兵力参演,预算高达5.3亿美元,被美军称为“史上最大规模空军演习”。
演习的核心目标是,全面验证战时后勤、分散动员,以及日本、韩国、菲律宾、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之间的互操作性等实战化项目。演习将传统集中式基地拆分为分散的小型作战单元,依托日本、菲律宾、澳大利亚等盟友基地实施“动态机动”,避免被中国导弹“一锅端”。
演习还将模拟实战化场景,即模拟“有争议空域对抗”,运输机在恶劣条件下快速投送物资,指挥体系协调跨战区调动,直指台海或南海突发冲突下的后勤保障能力。
2. “护身军刀”演习火牛网,意在拉拢盟友构建“反华包围圈”
该演习规模比较大,护身军刀”演习将于7月13日至8月4日举行,参演总兵力达3.5万人,参演国家多达19个,相比2023年的同系列演习增加6个。美国媒体称,参演国家的增多表明该演习日益受到太平洋地区国家的重视。该演习范围更是从印度洋的圣诞岛一直延伸至6500公里外的珊瑚海,为“护身军刀”系列演习历年之最。
演习的战略意图是,通过美澳主导的机制绑定欧洲(英、德)、亚太(日、韩)及东南亚国家,测试“联合战区配送中心”等后勤网络,减少对华依赖的第一岛链补给线风险。
目前参加演习的各国军队已经陆续抵达。以“美国”号两栖攻击舰为首的美国海军舰队已经抵达澳大利亚。英国“伊丽莎白女王”级航母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近日启程前往澳大利亚参加“护身军刀”演习。澳国防部宣布,今年的“护身军刀”演习新增了网络战、人工智能(AI)军事化应用等演练课目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“护身军刀”演习将测试“高对抗环境中所需的后勤和保障能力”。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表示,五角大楼认为一旦在该地区爆发危机或冲突,美军很难确保“通畅利用战略空中力量进入战场的能力”,因此需要在第一岛链及其附近设立“联合战区配送中心”,从而减少对战略空中力量的依赖。
此外,这次演习中,美国陆军还将首次进行新型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在太平洋地区的实弹发射。
对此军事专家分析认为,五角大楼此前已经多次警告称,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群安全性堪忧,需要“在对手的火力威胁下执行复杂的作战任务”。因此美国空军、陆军和海军都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方案。无论是“部队重返太平洋”演习还是“护身军刀”演习都可以看到,美军正在演练和测试针对性的新型作战概念。
美军正将冷战时期的“前沿威慑”升级为“分布式威慑”,通过兵力分散、盟友协同和新技术融合,抵消中国区域拒止/反介入(A2/AD)体系的优势。对此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。
二、对中国安全的三重威胁
1. 在军事层面,企图压缩中国战略缓冲空间。包括关岛防御系统扩建(17亿美元预算)、菲律宾7处军事基地升级,使美军火力覆盖范围进一步逼近中国东南沿海。同时拟规避中国东风导弹对固定基地的打击,延长美军介入台海的时间窗口。
2.在政治层面,力图强化对华“阵营对抗”叙事。拉拢欧洲国家参与亚太演习,试图将俄乌冲突模式复制到西太平洋,制造“中国威胁论”国际共识。同时新增网络战、AI等课目,意在制定对华“规则制衡”,抢占新兴领域话语权。
3. 在经济层面,妄图威胁关键航道安全。演习范围覆盖南海、巽他海峡等中国能源与贸易通道,潜在冲突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风险上升。
三、中国的应对策略建议
1. 加快杀手锏武器系统建设,加速高超音速武器与反卫星能力建设。针对关岛、菲律宾基地的威胁,发展东风-17等高超音速导弹的饱和打击能力,同时强化太空侦察与电子战优势。
2. 外交上纵横捭阖分化美盟体系。利用欧洲国家与美国的利益分歧(如德、法对台海问题的谨慎态度),推动“中欧投资协定”等经济纽带对冲军事捆绑。
3. 提升核常兼备的战略威慑和反击效能。公开东风-41、巨浪-3等战略武器常态化部署信息,明确“红线”标准,遏制美军冒险冲动。
总之,美军此次演习绝非“例行公事”,而是落实特朗普政府“一体化威慑”战略的关键步骤。未来,西太平洋的博弈将更趋复杂,中国必须保持清醒认知与灵活应对。
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